人们经常有句戏言说聊天止于“呵呵”,代表没什么可聊的了,但是岂止只是“呵呵”。
就工作中,特别是文本聊天中的“好吧”与“啊”,我有着更深刻的体会。
现实中面对面聊天的时候,双方可以看见彼此的表情,即便是开一些口气比较重的玩笑,都可以很好的被识别。但是文字聊天的时候,如果双方关系不是非常深的话,就要相对注意一些。如果屏蔽掉某些词汇,再适当礼貌些,会让对方从眼睛带来的交谈感觉更好一些,这在一些客服性的工作中也是必须要注意的,所以我谈的两个问题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。
先说“啊”这个词儿,比如有一个人,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,产生如下对话:
A有一段没上线了吧
B对啊
A吃过饭没
B吃了啊
A还在做**工作吗
B老工作啊
……
语句简短是有点问题的,淘宝上差评里经常见到对话截图。顾客嫌客服不尊重自己,常说一句话:我说了半天你才回几个字,要买过你东西还有人会理我吗,可见一斑。
语句简短再配上“啊”这个词儿,问题就更大了。“啊”从文本看有着语气上扬的反问和不耐烦的感觉,多运用于训斥的场合,也许对方并没有很不耐烦,但文本上确实给人带来了似曾相识的感觉,所以聊天也许也可以止于“啊”。
再谈“好吧”,这个词儿有着无可奈何的妥协,不认同你,又不想说,但还不服气,一个“好吧”道尽了貌似委屈的心情。对我本人多见于以下场合:
比如同事向我索取了一个资料,这个资料具有公共性质,对外联系的快递地址啦,公司的产品目录、通讯录等。这部分资料的建立本不属于我管,但我为了方便大家已经全部定期发到了公司网站或者大家邮箱里,如果我在忙,可能会告诉他,你的信箱里有,或者网站上是有的,查一下。大部分人会说好的,谢谢。但有一少部分人的回答永远都是“好吧”,每次都是这几个人,让人很无语。
第一,你不尊重别人的劳动,发过的东西你不看,每次伸手要;
第二,你自己懒,别人告诉你方法了,还不愿意去行动;
第三,每次都是你,证明积习难改,不去主动创造罢了,连使用都这样。
类似的还有请教问题方面。我个人的习惯,请教别人问题,自己首先反复试几次,确实不行了,就中间的环节和自己要实现的结果向别人请教。别人看到你努力过才会跟你讲,如果能给我讲原理和方法,我更求之不得,感激不已。因为毕业之后还能碰到教你东西的人实在太难得了,所以我也是更愿意授人以渔。但是具有上述三项特征的人就不这么想了,你告诉他方法之后,他会说“好吧”作为聊天的终结,似乎对没有直接得到结果心有不甘。下次再请教别人很可能他得到就是“我也不知道,要不你自己再想想办法。”帮了别人忙,没得到感谢,还得到怪罪,这样的师傅估计谁也不想当吧。
一个人的习惯对自己的人生影响很深远,不经意间可能就错过了很多,并且自己真的很难感觉到,别人也很难去提醒你。
所以做的如何,如何去做,只能全靠自己的阅历和水平去积累了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